印度厕所修了不少,可74%已报废,19%成农具仓库,仅7%勉强能用,还没排水系统,这修的到底是什么?

印度三哥又开挂了,这次他们创下了修厕所最快的世界纪录。有多快呢?他们在五天内修了3.2万个厕所,施工方宣称平均每分钟建成4.4个,速度比麦当劳出餐还快。而这只是莫迪老先生“印度清洁计划”的一部分。但计划执行了十来年,印度的卫生环境却越来越差,难道这也是计划的一部分?今天咱们就来看看,想把印度打扫干净,难度到底有多大。



都说“活人不能让厕所憋死”,但印度人还真可能因为找不到厕所而遭遇不幸。2014年,莫迪作出承诺,要在国内大面积修建厕所,解决民众的如厕问题。但在这个承诺背后,却是一幕幕惨不忍睹的鲜血与悲剧。

众所周知,印度是世界上性侵案件高发的国家,而女性遇害最常见的场所,恰恰是在上厕所的途中。印度60%的性侵案,都发生在女性露天如厕时。2014年,印度北方邦德步道N县卡地亚村就发生过一起惨案:两名年仅15岁的表姐妹傍晚外出如厕时失踪,次日清晨,村民在村口芒果树上发现了她们的尸体。警方抓获凶手后,犯人竟辩称“这两姐妹外出上厕所时露出隐私部位勾引他们,为了‘惩罚’不知廉耻的达利特贱民,才伙同他人侵犯并杀害了她们”。更离谱的是,警方最初只判处三人“骚扰罪”,还试图用“女孩因羞耻自杀”的理由搪塞受害者家属。这一行为引发全国抗议,民众举着芒果树枝涌入新德里街头,莫迪这才表态要严惩凶手,并承诺修建10万个厕所。

2019年,因莫迪在推动清洁计划上的“贡献”,盖茨基金会授予他“全球目标守卫者奖”,肯定其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。但老仙获奖了,印度女性的处境却没得到改善。今年4月,拉贾斯坦邦两名少女在街畔的野外如厕时,遭到多名男子袭击和侵犯。虽然这次她们幸免于难,但平心而论,任何人都不该因为上厕所而遭遇如此灾难。而类似的案件,印度每年会发生300起以上。

这些悲剧本可避免。危险的卫生环境逼迫印度女性减少如厕次数,为了少出门,她们中大部分人日均饮水量不足0.8升。正因喝水太少,印度妇女的尿路感染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近300%,慢性肾病发病率比全球平均高42%,农村妇女尤其严重。

女性遭殃,儿童也难幸免。印度每年有大量儿童的生命被粪水吞噬。由于露天排便泛滥,水源污染极其严重,水源性传染病频繁爆发。印度每年有18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于水污染引发的腹泻,占全球同类死亡人数的29%——也就是说,差不多每三个因水污染死亡的人中,就有一个是印度的幼童。



同时,这些弥漫的粪水还会传播各种寄生虫,每年约有50万印度儿童因此丧生。

那莫迪老仙修了10年的厕所,都去哪儿了呢?答案或许是:进了辛格专员们的口袋。

修个厕所很难吗?其实并不难。只要施工规范,就能低成本、无能耗地有效灭杀99%的寄生虫卵。印度一级资深泥瓦匠说,这样的厕所仅需4000卢比(约390元人民币)。即便如此,莫迪老仙仍担心印度农村家庭掏不起钱,宣布“只要在家修厕所,政府每户补贴1.2万卢比(约1165元)”——算下来,修完厕所还能赚700多人民币。

但就算这样,不少印度农村老人仍不愿在家修厕所,原因有二:

一是宗教问题。印度教典籍《摩努法典》流传千年,其中明文写着“户外排泄可净化灵魂”。古时印度地广人稀,又没有混凝土修建能杀虫的厕所,这条规定确实能改善家庭卫生;但时代发展到今天,还抱着老规矩不放,显然不合时宜。可不少印度教徒将其奉为神谕,面对宣传修厕所的基层工作者,他们“不听不听,和尚念经”,坚决不把厕所修在家里。

二是执行走样。也有务实的年轻人想修厕所——既方便自家,又能白赚700多,何乐不为?但“上面的想法是好的,下面执行却歪了”。莫迪说“先修厕所,自己垫资390,再给补贴”,这本没毛病;可辛格专员们总有办法榨油水:想拿补贴?就得从他们指定的地方买材料、请泥瓦匠,“我说规范才算规范”。这么一来,成本翻好几倍,补贴款还得三五年才能到账。一套操作下来,除了最早的一批“倒霉蛋”,没人再信这回事了——修个厕所能从一穷二白修成负债累累,换谁也不敢修,只能继续露天解决。

莫迪一看私人厕所修不成,就换公厕。2024年,他批了30多亿卢比(约2.4亿人民币),下令一年内修10万个公厕。开头说的“印度速度”就来自这项工程——刚开始,下面人汇报时得意洋洋,我们还以为印度掌握了“黑科技”,毕竟一分钟修4个厕所,比做仰卧起坐还快,不愧是“开挂三哥”。



但看到他们修厕所的方式,才知道三哥也有极限:这些厕所大多没连下水道,地上挖个坑,放个瓷马桶或蹲便器,周围竖四根竹竿、挂块红布就完事。为了“防止村民频繁使用”,还把厕所修在山上——想上厕所?先徒步数千米爬山吧。人有三急,能憋到这儿的,怕不是在选拔“印度队长”?

印度有良心的媒体还发现:37%的厕所只存在于报表中,有时同一张厕所照片会被PS到不同条目里应付检查。北方邦曾有村民指着空地告诉记者:“政府说这里有三个厕所,我只看到破烂不堪的空地。你说除了随地大小便,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?”

更讽刺的是,北方邦和拉贾斯坦邦(号称“亚洲的佛罗里达”,人口素质较低)的大城市里,还斥资百万修了两座带空调的“超级现代化赛博厕所”,却连正常冲水都做不到。这其中,辛格专员赚了多少,简直不敢想。

即便是在德里,厕所问题也很“有趣”。当地媒体报道,政府斥巨资修的厕所中,74%已报废,19%被当成农具仓库,仅7%勉强能用;而这7%也没有合格的排水系统,一到下雨天,周围地面就开始泛黄。验收官员却只盯着马桶拍照,特意避开没有排污管道的开放式厕所。

这只是印度清洁工程的缩影。修厕所都这么费劲,其他项目更别提了。据《环球时报》报道,科学与环境中心2020年的调研显示,印度城市规模的垃圾山多达3159座,囤积垃圾总量达8亿吨。

孟买市郊的迪奥纳尔垃圾填埋场,是印度最大、最古老的填埋场,1927年投入使用,如今垃圾已超1600万吨,堆成36.5米高的“山”,占地超120公顷。与之齐名的新德里加基布尔垃圾场,占地约40个足球场,日增垃圾2000吨,高度达65米,被当地人戏称为“印度垃圾第一峰”“垃圾界的珠穆朗玛峰”,甚至有媒体呼吁“市政部门该在上面装航标灯”。但印度的清洁工程至今没搞定这些垃圾山,该耸立的还耸立着——只能说,这里面的“门门道道”实在“妙不可言”。



军事上有句名言:“战报会骗人,但战线不会。”放在修厕所这事上也一样:财报能造假,报道能伪造,但居高不下的死亡率、强奸率和水源问题,谁也掩盖不了。总不能说“得霍乱的人是因为环境太干净过敏了”吧?

但莫迪老仙不愿承认计划失败——毕竟盖茨基金会的奖都拿了,现在说“对不起,我搞砸了”,岂不是成了笑话?于是他找了个理由:“是风俗问题,他们不愿意上厕所。”

为此,莫迪组建了“精锐早安小分队”,在全国巡逻,堪称“卫生界的盖世太保”——见人随地大小便就用棍子打,或用水枪冲。不少人气笑了:“莫迪修的公厕没水,小分队冲人的时候水倒挺足。”

之后,他又搞“无厕所无新娘”运动,号召女孩不嫁没厕所的家庭。但印度男人根本不怕:“你不让我正常娶妻,我就搞印度特色的抢婚呗。”最后运动不了了之。

再后来,政府推行“上厕所奖励一卢比”——别的地方上公厕要钱,印度倒贴钱哄你上。但不用想,只要有钱流出,最后准进辛格专员口袋。这种“蚊子肚里刮油,鹭鸶腿上劈精肉”的把戏,他们玩得太熟练了。

直到印度水利部长被拍当街小便,莫迪才沮丧地承认“建厕一改陋习难”。2025年,他重申“需让行为改变永久化”,宣称“下一步要持续投入卫生教育”——这次,该轮到教育口的辛格专员们发财了。


事实上,印度厕所(及公厕)的失败是注定的。厕所或公共卫生从来不是简单的事,它需要完善的排水系统、城市规划、基建能力、基层管理,需要更好的社会风气、更少的文盲、更多的教育。总之,卫生的背后,是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——而印度显然还做不到。

真正的民主和文明,恰恰就体现在这些细节里。只能说,印度离真正的文明国家,还差得远呢。